close
人到無求品自高。
跟娘說到最近同學已經開始離開,就順口提到我在這邊的消費觀。
歐洲同學跟美國同學一樣,
很多因為大學要開始自立,也就是經濟上必須獨立,
所以大部分的人無法負擔所謂的名牌,物質生活相對儉約。
當然我朋友也有得到父母的支援,但畢竟是部分而已,
亞洲人在年輕階段算是很幸福的,相對來說擔負的責任較少。
當我聽到可愛的anne出身花都巴黎,卻一點也不崇尚名牌時,
十分驚訝且震撼,相較之下,亞洲人真的是太崇尚名牌了。
我認識的每個法國同學聽到LV,都說這是很貴的品牌,
而不是說我想擁有。
anne說的好:我們法國女生有自然的魅力,不需要太多商品點綴。
見賢思齊,我開始想自己的消費觀。
嚴格來說我並不算崇尚名牌,平常喜歡買的是百貨公司的低價品牌跟特價品,
說貴不算真的貴,但也絕對不是最便宜的選擇。
仔細評估這幾年的消費,品牌的抉擇還算合理,
不過很多東西顯然是多買了。
無庸置疑,我可以負擔這樣的購買力,不過如果再讓生活簡約一點會更好。
來到北國之後,因為變成無業遊民,
消費慾望被大大抑制,再加上歐洲同學的儉約觀,
久而久之在消費上更能理智且三思。
說到這裡,娘打斷說:那是不是變得比較不愛買東西了。
我笑笑說當然,而且這是一個永久不斷的目標。
話尾我想起當初的期望。
若以購物來比喻的話,希望這次的離家是物超所值的決定。
很喜歡這張從tram 2 上拍的照片,特別再把它拿出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