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交換的經驗千百種,我要來寫我的版本。

1.交換兩次的理由
上次去美國是對因為太喜歡美國上課方式,
加上第一次去美國的感覺很好,所以就決定要去。
這次來歐洲是希望增進歐洲的了解。
雖然捨棄日本,但覺得這是正確決定。

2. 歐洲與美國的差異
美國是人種多元,但還是一個國家,主流文化比較類同。
歐洲因為存在多國,可以很容易感覺各國的差異。
感覺美國的商業化氣息更重,歐洲瀰漫的文化氣質比較濃厚。
但兩者各有優劣,並不是有商業氣息就代表次等文化。

3. 最喜歡歐洲(人) 的事情
不崇拜主流,對自己國家充滿自信。
隨意走在街道都可以想起歷史,各種制度充滿對人的信任。

4.  最不喜歡歐洲(人)的事情
對亞洲的了解相對很少,多半只知道日本,
有些人會出口嘲笑亞洲人。
有的派對動物喝酒如喝水一樣。

5. 給想當交換學生的人的忠告
study hard, play harder!
打破過往的迷思與既設立場,好好地領略外國文化與課程。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對自己國家要有一定的自信,才會獲得尊重。
不要只跟自己國家的人相處,這樣很容易會讓人敬而遠之。
不要因為一個人而定位一個國家,
也不要把自己定位成整個台灣。

對表示對其他國家文化的興趣,往往可以讓你贏得友誼。

6. 兩個大陸的學術環境差異
歐洲的好處就是會增進對歐洲大陸的了解,
有可能學習到第二外語,或是引發對其他語言的興趣。
或是更了解歐洲人的思考邏輯。

美國的話,商業以及科技的發展還是遙遙領先。
但以一年來評估,選擇到自己不會去求學的國家是很好的體驗。
像我就是因為不會到歐洲來唸學位,所以想藉此來認識歐洲。

7. 相較於念學位,交換會不會浪費時間。
基本上每個人在聽到這問題心中已有定見。
我不會反駁,當然也不會同意。

問題的本質要先認清。
念學位強調的是研究,比較著重知識的輸入,時間大部分要集中在學業方面。
交換兩字代表的是有來有往的交流。
在這邊的每種活動,除了外國知識的輸入,
當然也要自己某種程度的投入。
例如說學校辦的各種活動,身為交換學生就是自己國家的迷你版圖。
透過別人的評價與反饋來了解自己,也是一種成長。

8. 交換過程最開心的事情
上課接觸在台灣聽不到的議題,聽見歐洲人對亞洲的看法。

跟很多外國學生變成知心朋友,打破很多以往的迷思。

9. 交換過程最挫折的事情
老實說想不出來。
偶爾對於某些歐洲同學完全不理亞洲人有點失落。

10. 最大的收穫
就是不斷思考還有源源不斷的鬥志。

11.最訝異的事情
原來歐洲各國人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鄰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miss 的頭像
    lamiss

    we weren't born to follow-流浪者之歌

    la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