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好像常常出國,好好喔" 這羨慕口吻是偶爾會聽見。
有沒有那麼好,自己沉默半晌,難以回答。
有沒有那麼常? 之後想要先存飽滿的六位數,應該會不太常。
國外有沒有比較美? 其實福爾摩沙小島的景致已十分爛漫多嬌。

想到08年春夏以10 歐飛到 tallinn  London跟羅馬後露宿機場,
翻來覆去想學一堆背包客席地而睡的場景,無奈大多數的時候我終究難以入睡。
短短半年來,跟德國的Bremen, london還有rome 機場有過"一夜情,但不浪漫。

無所謂好或不好,一切都是機會成本的映證。
打從開始甄選交換學生,就打算這次不再花父母的錢。
歐洲十來國是以從小到大的積蓄換來的,而積蓄是從獎學金跟兼職工作來的。
北國當年,為了要遊歷歐洲,努力省錢到自己都難以想像的程度。
340歐元的獎學金,本就為生活支用。一天平均可以花10歐。
赫爾辛基坐一次公車就2.2歐,一杯陽春咖啡2歐,麵包一個約2歐。
外面最簡單的午餐大概是8歐起跳。
除了必須的蔬果 牛奶與蛋,一星期買的一點絞肉,其他的都是奢侈品。
早餐我吃自製可麗餅配咖啡,午餐吃義大利麵,晚餐再來弄些飯或粥。
偶爾逛逛zara跟h&m,開始體會window shopping的滋味。
因為電影院很貴,一整年沒有看過院線片,
只有在里斯本發現一片六歐的電影時,興奮地看了一次。
一個月下來,生活費大概花150-180歐不等。
除了學校餐廳,買魚的次數只有兩次,是百貨公司年中慶的時候採買的。
苦嗎? 心想著可能的實現,就能勸說自己該甘之如飴。
身處北歐,花的錢只比我在台灣多一些。自己都被自己的韌性與潛力感動。
當然踏出北國不是必要,一切都只是好奇的念頭驅使所致。

歐洲人生產名牌,年輕人卻不崇尚名牌的態度深深感動我。
多數人上大學自立自強生活,為了要入出相符,穿著多半簡樸,鮮少流行名牌。
因為擁有一雙在歐洲賣到70到80歐converse 帆布鞋,還被他們戲稱為有錢人。
我與室友們,就這樣在努力節省與溫馨小聚會中過了快一年,
近乎革命情感的聯繫很是深厚。

回到台灣,也稍稍修正消費習慣,購物或消費更理智。
克制自己想要偶爾想要來杯星巴的習慣,
看見喜歡的東西除了深思再三思,出門上學有時間,還可以自己弄個午餐,
加上家處台北省去房租很幸運,有時候出門一整天只花五十塊。
漸少掉對衣服與品牌的渴望,慾念多半停留在新奇的電子產品。
回顧去年購入的東西比往年都少,卻不減快樂。

台大人是不是特別愛出國,不需特別討論。(不需要什麼都牽扯到學校)
常常也是一個相對性的比較,難以定論。
只知道離開小島看世界,看了世界的一角又開始刻畫下一角,
是我們這群朋友的習慣。
誠然我是幸運的,自己的每分金錢都可以充分自由利用,
需要的時候也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援。這種安心感,是莫大幸福。

並不是特別有錢,只是努力節儉。
出國遊玩也無所謂較好,較高級,只是個人選擇。
開始探出頭也許志得意滿,自以為大開眼界,
走了多一點、遠一點就開始發現,
旅行與出國多半只是個人心願的完成,跟所謂宏大視野並不一定相關。
我喜歡歐洲人周遊列國說起來卻稀鬆平常的語調,
懂得旅行的人是不會大肆宣揚,彷似發現新大陸似的。
旅行也不是工具,人才是旅行之中大自然與萬物之間的受詞。

所以......只是有機會,所以順理成章去滿足我的渴望,
就如同有人在美食,有人在物質之間得到滿足感而已。
沒有什麼好羨慕的。
我是說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miss 的頭像
    lamiss

    we weren't born to follow-流浪者之歌

    la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