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羅馬競技場,是整個羅馬我最期待的地方。
走進裡面,我脫離同伴們獨自行走環繞,讓gladiator中的武士與獅子搏鬥的生死交關,
再一次在心中重演。
競技場內部,似乎無時無刻不是在整修。
這次的同伴是CSP認識的william, 還有同樣來自多倫多/北京的jackson,倩跟pei。
我跟william在去年活動結束後,年底在zurich見過面,
兩個人沿著蘇黎世的繁華街道聊著在歐洲的生活,還有成長背景,
讓他招待了窮學生旅遊良伴kebab。
也算是我真的開始認識這個總是笑口常開,廣東話逗趣的男孩。
在羅馬的時候,又朝夕相處,又更加了解對方。
在星期天大排長龍等著進vatican博物館時,william 跟我聊到對歐洲各國的觀感,
他說如果別人請他推薦一個歐洲國家旅遊,他會推薦義大利。
我說,我會推義大利,或者是法國,兩個人對南歐與法國的多樣風貌都很感興趣。
馬靴對是流行時尚不可或缺的元素,
這個馬靴型的國家也緊緊抓住許多女人的目光與夢想。
從羅馬帝國到文藝復興,一路品嚐卡布奇諾從到spaghitti/ gelato,
而今成為名牌潮流的朝聖之地,
義大利總絡繹不絕地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五月的義大利天氣正好,除了在 florence的一天有些陰鬱,
七天的旅程中艷陽與義大利的熱情總陪伴著我們。
小小窗子就是教皇的位置。
星期天教皇的演說,有講了一句中文,也慰問了四川的災民。
瑞士招募的兵(swiss guard),服裝很特別。
從瑞士招募的傳統好像從17世紀就開始,招募者皆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白天的聖天使堡。
我在羅馬首度品嚐義大利的提拉米蘇,
口感滑嫩,溼度比台灣製的更多一點,因此更加鬆軟,
而且是一整個盤子裝,而不是台灣的圓杯型。
spanish steps! 因為羅馬假期而聲名大噪,很多人喜歡坐在台階上閒聊。
第二個最佳期待景點,萬神殿是也。(Pantheon) 乃羅馬神妙的代表作。
建於西元前27年,其後毀於西元80年的一場大火。
現今的萬神殿是西元118年重新建造的,它基本上仍維持原貌。
這裡仍舊使用著,定期舉行彌撒,也是文藝復興以來偉人的公墓,
拉斐爾就是葬於此,除了宗教用途也是建築史上的里程碑。
這代表羅馬人的宇宙觀,萬神殿是眾神之鄉,而其門口又有奧古斯丁之神像,饒富政治意涵。
這個洞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
身歷之下倍感神聖莊嚴的感覺。若逢雨天,雨水滴下之後會從地板排出。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四河噴泉,又名幸福噴泉,建於1651年,
用四巨人塑像代表了四條河,分別是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恆河、歐洲的多瑙河以及拉丁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他們表情寫實而鮮明,呈現立體感。
第一個晚上就是先看聖天使堡的表演,(手震變得有點靈異)
因為隔天是現在德國教皇生日,這些樂隊遠從德國來要幫教皇慶生,
他們熱鬧表演還offer 我們啤酒,讓我們頗為感動。
聽說在許願池要許的經典願,其中一個應該是要希望重訪羅馬。
結束義大利的旅行,似乎好像真正結束了堂歷史課。
從羅馬回倫敦的那個早晨,我這樣作結。
特別是羅馬,承載太多歷史的想像,電影的片段,
而我終於在離開歐洲之前走入這個國家,
一探其南歐深層多貌,還有義大利人的熱情與創意,
沒有走義大利這遭,就沒有所謂歐洲探索的實現,
至今這趟旅程,仍讓我心神盪漾著...